《文明、现代化、价值投资与中国》读后

拿到李录的新书,心里有些激动。我已经很久没有主动想起来要看一本投资类的书了,现在决定买一本认真研读,当然是因为李录的传奇性。

我是大概三四年前听说李录,作为31年前通缉令上的人物,如今在美国做起了投资。听说做的挺成功,却不知道有多么成功。直到我看到《穷查理宝典》的中文版里面,李录做的序言,《书中自有黄金屋》。

序言当然并不是在夸耀自己的成功,却让我看到李录在一方面投资事业已经做到了如此高度,另一方面仍然保持着传统中国读书人的特质,从未停止思考中国现代化的问题,会在现代化问题下谈孔子和儒家,谈《大学》,谈士大夫精神和五四精神。

所以我又搜索了李录的名字,在维基百科上看到刚刚在大陆出了新书,赶紧下单买了回来。

正文分为三个部分,分别是“上篇:文明、现代化与中国“,”下篇:价值投资与理性思考“,和第三部分,“阅读、思考与感悟“。

在第一部分的第一篇中,开宗明义,“1840年的鸦片战争,让绝大多数中国人开始在落后挨打的痛苦中思考三个问题:为什么中国与西方的差距如此悬殊?中国如何能够赶上西方?赶上以后的中国会是什么样的?是否还能重现往日的辉煌?”

整个第一部分,都围绕这些作者在几十年来念念不忘的问题。因为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心头,所以作者进行了广泛的阅读,思考之后形成了自己的认知体系。

总结起来,李录对于现代化的思考有这么一些思想来源。首先是贾雷德·戴蒙德在《枪炮、细菌与钢铁》中所提出的地理位置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影响。其二则是伊恩·莫里斯使用的衡量文明发展程度的定量计量方法。此外李录没有提到的,我感觉可能还有Douglas North等人提出的划分文明阶段的思想

在此基础之上,李录提出了文明发展的三阶段说:1.0文明是采集狩猎文明,2.0文明是农业文明,3.0文明则是工业革命为先导的科技文明。

据此李录认为,中国文明在2.0时代领先西方,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科举制这一创新。

也正因为这一创新,使得中国的2.0文明非常稳定,就无法形成3.0文明得以生发的自由市场经济。直至今天,中国依然未能进入3.0文明时代。

值得指出的是,李录认为,在文明3.0时代,最大的市场必然变成唯一的市场,因此一个国家增强实力的最佳方式,就是加入这个最大的市场;反之如果闭关锁国,就会导致相对落后。

第二部分主要谈价值投资,与第一部分的联系在于,作者将自己对中国的认识应用于投资过程,详细论述了自己为什么看好中国市场。这一部分不像第一部分那么成体系,但是在《从外国投资人角度看中国经济的未来》一文中,系统地阐述了看好中国的理由。

总结起来,中国市场的长期优势在于:1. 历史地理位置形成的政治组织形式比较完善的社会,长于大规模社会动员。2. 全社会高度认同贤能制(Meritocracy)。短期的优势则在于:1. 稳定的政府;2. 大量的受教育劳动力 3. 高储蓄率。

作者也承认,在现有政治经济模式下,没有人知道增长能够持续多久,但从新加坡、台湾、日本的经验看,应该还有空间——这话是在2019年1月份说的。

第三部分 阅读、思考与感悟,可以看到李录的关心不限于投资,从历史、前沿科技、思想与人性,旁及道德和佛学。

在后记中,李录提到自己曾经的身份认同危机:

在附录部分是一个推荐阅读书单,从中可以看到李录的学问路径,也方便读者查阅。我粗略看来,都是非常扎实的著作,非常值得推荐。

而这也是我推荐李录的另外一个原因。有如此传奇经历,取得如此成就的人,推荐的书籍中没有任何急功近利的成功学作品。这对于坚持自己探索路径的人,可能是一个鼓励,对如今的浮躁风气,也许能有所矫正。

这本书也是我在第一次看到一个中文母语的人,全面使用最新的思想工具,在2000年之后,对中国现代化问题进行深入思考。西方对中国的观察固然客观,总觉得缺少“同情之理解”。而在八十年代之后中文圈子里,很多人认为,或者假装认为,中国现代化的问题已经解决。少数还在坚持思考这个问题的人,则常常囿于信息局限,不能熟练使用最新的思想方法和工具。在这一点上,李录的思考可以说难能可贵。

海外有一种看法,认为李录现在可以自由出入大陆,肯定是跟官方达成了某种交易,背叛了当年的自己。对此我有不同看法。首先,以今日之我否定昨日之我,只要是真诚思考的结果,都不应该被简单视为背叛。而从李录的思考看,今天做投资,传播自己的投资理念,与当年参与群众运动一样,不仅是参与历史的方式,也是他心系中国的表现。两番施展身手,在不同领域都达到相当高度,足以载入史册,伟哉李录!